《追时间的人》答读者问

今天看到有位读者评价《追时间的人》一书是今年读的最好看的一本书。它是我主编的一本书,记录了来自开智社群的 100+ 博士与终身学习者,在三个月内的高密度脑力激荡。书来到世间,就不再属于作者。但终究有一些话,是作者想说的。

1

Q1:阳老师,您主编的《追时间的人》正式出版了,您能介绍一下这本书的起源吗?

:2014 年 11 月,我邀请了过去十多年来结识的众多师友,创办了名为「开智书友会」的微信群。他们多数热爱读书写作,拥有博士学位或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之后又发展成更大的开智社群。

我喜欢阅读,喜欢跨界,喜欢与智者交流,看到诗歌就想和人聊聊「卿云烂兮,纠漫漫兮」;看到网络科学就想聊聊如何涌现思想;看到认知科学就想尽快将那些你早应该知道的心智常识传递出去。师友们清楚,我是第三种文化粉丝。偶像是丹尼特、古尔德、平克、道金斯、盖尔曼与明斯基等。所有这些作家都有一位好友。他就是Edge创始人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布罗克曼创建的 Edge 网站,给了我最初的灵感————为了抵达世界知识边缘,寻找最聪明的人,将他们放到一个房间内讨论,会诞生什么?

因此,开智社群创办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开智对谈」的交流制度,邀请某个领域做得最好的群友分享他最擅长的主题,再让一个旗鼓相当的群友担任主持人与之对谈,其他群友在当听众的同时也可以质疑、提问和讨论。最终,这些世界一流的专家演讲以及每天不断激荡的跨界讨论,结晶成《追时间的人》一书。

2

Q2:《追时间的人》基于微信群的聊天内容,请问您是如何保证微信群的高质量讨论?

:可供性(affordance)是生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是指物品提供给人或动物的行为可能性。微信群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性」。如果说多数人将微信群当作闲聊空间,那么,在开智社群,微信群变为共创空间了。为了提高开智社群的共创质量,我设置了三道门槛:

  1. 高准入门槛:所有加入者必须出过至少一本书,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是自己所处领域的一流专家;
  2. 创造者导向:群规只有一条,欢迎大家以创作者姿态讨论相关议题。看到不满的,我们就动手去改变;看到愚蠢的,我们就去写一本聪明的书来反驳;看到丑陋的,我们就制作精美的来倡导;看到疑惑,我们就去设计实验来验证。群内无牛人,只有群友与群智。
  3. 机器人巡查:所有加入者有义务做一次主题分享,不发言只灌水会被机器人一休自动踢掉,机器人一休记录了2014年以来的所有聊天记录。

就像古希腊时期雅典城邦中的广场,哲学家在广场上和人们闲谈、辩论,诞生了许多优秀思想。追溯中国文化源头,对话体经典最早是《论语》,之后是《传习录》,再之后就寥若晨星。如今借助于微信提供的新的可供性,开智社群诞生了大量新型文化模因。如《追时间的人》中提过的「好人会武术」、「时间源头」与「时空选择论」等等。

3

Q3: 从微信群聊天记录到内测版成书,《追时间的人》只用了一周时间,堪称出版历史奇迹,请问这是如何做到的?

:2015 年春节前夕,开智社群已经举办了十来期高质量对谈。群友们希望微信群内容可以汇总成书稿,便于假期回顾。当时春节期间快递公司即将放假,只有一周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我邀请了志愿者在我的书房连续工作一星期,从组稿、编辑到出版汇总,大家加班加点完成了出版所需的繁重工作。当时所有志愿者都非常辛苦,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在赶时间交稿的最后两个晚上,有的志愿者只睡了一两个小时。

除了所有志愿者的倾力投入之外,一周成书,还有四个秘密武器:

  1. 一休机器人。在开智社群创办伊始,有一个自己开发的微信机器人,记录了开智社群所有聊天记录,每天晚上会自动地将群聊天记录汇总成电子书和 Markdown 格式文档。
  2. GitLab。这是一个用于代码仓库管理的开源项目,我们搭建了一个自己内部的 GitLab ,邀请所有作者与志愿者基于 GitLab 远程协作,他们可以查询文档并在线修改。
  3. Markdown。我设置了从 Markdown 语法到最终印刷厂出片文档的对应脚本,每校对完一章,由一位做版式设计的朋友排版一章,协同效率高。
  4. 数码快印。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汤主任与刘丽丽编辑非常给力。他们出版社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因此,在他们的力挺下,三天内印刷了 500 册内部图书,得以顺利发出快递,让群友们收到这份新年礼物。

4

Q4:非常期待更多优秀思想的涌现,未来您还会通过微信群主编出书吗?

:基于微信群产生一本高质量的书,实属机缘巧合,2014 年年底那时微信群还是新鲜体验,微信群讲座形式尚不常见,现在已经泛滥。开智社群已经升级到新的形态,如直播、如视频、如游戏化学习。欢迎下载「开智学堂 APP」。

于我个人而言,2014 年到 2015 年新年,我尚处于工作不忙的阶段,而 2015 年春节后,先后完成两轮融资,工作日益繁忙。《追时间的人》一类图书的诞生,需要一个类似我这样足够跨界的联结者角色,可以连接不同领域的专家,及时总结话题,激起新一轮的思考与讨论。这样,它才不会沦落为演讲者单方面灌输自己的思想,是真正的辩论与对话。伴随工作繁忙,此类角色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业余时间,也将更多精力放在出版自己的文集上。

当然,开智社群足够优质,当一位新的超级联结者出现时,也许未来又会涌现一本新的《追时间的人》。如果你想复制开智模式,我建议:

  1. 要有一位超级联结者,对各个讲者和领域都非常了解;
  2. 主题聚焦,微信群出书更合适前沿科技这类领域;
  3. 密度不要太大,建议一个月一次而非开智社群当初的一周一次;
  4. 善用技术,比如微信机器人自动导出,通过 GitLab 在线协作。

5

Q5:《追时间的人》分成不同主题的篇章,一本书相当于 14 本书的精华,如此高密度的信息,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吸收呢?

:这里提供一个我写的阅读次序建议。首先阅读:

  • 第十一讲:信息捕食者的选择(安替);
  • 第十二讲:好中文的样子(王佩);
  • 第六讲:好人会武术,神仙挡不住(赵昱鲲) 。

读完此三章,多数人就会被各位老师开光成功…… 接着必读 「开智脑洞大开:时空选择论」。最后根据个人兴趣精读。比如,创新创业、个人成长与产品设计,请读:

  • 第四讲:可供性(程乐华)
  • 第八讲:谈判基础与技巧(王崇巍)
  • 第十四讲:时间与决策(戴俊毅)

写作与逻辑思维肯定要读「第五讲: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陈虎平)」。找对象肯定要读「第二讲:人类的择偶权衡(吴宝沛)」。育儿肯定要读:

  • 第一讲:思维模式与积极教养(刘建鸿)
  • 第九讲:让小朋友学会「情绪调整」(陈忻)
  • 第十讲:实施科学与特殊教育(解慧超)。

神经科学爱好者肯定要读:「第三讲:神经迷思(周亮)」、「第七讲:2014 诺贝尔奖莫泽夫妻谈(卢立)」与 「第十三讲:运动控制(魏坤琳)」。

我建议的阅读次序体现了「人比信息重要」。首先,安替、王佩、赵昱鲲三人的对谈极富煽动力,他们讲述的人生故事可以激发你的行动力。其次,你需要了解群体智慧如何诞生,此时应该阅读「时空选择论」。最后,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领域精读。

6

Q6:《追时间的人》书中产生了一个重要理论「时空选择论」,如何理解这种脑力激荡中诞生的新型模因?

:认知科学家认为,人不仅是生物基因的奴隶,而且是文化模因的奴隶。人生来不喜欢分享,但模因会促使人们分享。《追时间的人》中产生了大量模因,其中最大模因是「时空选择论」。当时,大家在讨论城市的利差,有的老师往返硅谷和北京上海,比如杨青老师;有的老师长期呆在美国,但十分关注国内现状,比如丁健老师;有的老师是知名国际新闻人,比如安替老师;有的在二三线城市担任公司高管,如钟志敏老师与段新星老师。

因此,连续三天两夜,开智社群对如何用时间差套利进行了激烈讨论。你来我往的碰撞之中,产生了这篇经典对话,丁健老师命名为「时空选择论」,副题为:「时间红利、地缘优势和个人选择」。

我简单说一下,我对「时空选择论」的理解。历史与趋势足够复杂,它是大量模式交织在一起,这个复杂度已经超过了你在小城市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达到的智力高度。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换个环境,就可以更清晰地感知时代脉动。因此,安替老师提倡跑到趋势发源的前端去观察、体悟,这样更容易使自身成为趋势的一部分,甚至利用时间差,引领趋势。成为时间差的掌控者,需要三重能力

  • 1、在趋势前沿、资源中心,能够获得少数人掌握的信息量;
  • 2、能够理解这个信息量,感知时代的脉动;
  • 3、将其理解放大到一个多数人的世界。

去资源中心、趋势中心,会使第一点的概率更大;第二点理解信息量与理解趋势,也可以习得;第三点,则是多数人很难做到的。就像伟大的创新者,一方面活在「少数人的世界」,掌握了少数人的语言、思维方法或者信息量,另一方面,能够站在两个世界交集、联结之处,与「多数人世界」沟通。

7

Q7:在这个信息过载时代,普通年轻人可以从《追时间的人》书中获得怎样的智慧?

:《追时间的人》一书的副标题为「信息过载时代的知识解决方案」。它也是来自开智社群的一个新型模因:信息不重要,承载信息的人更重要

比如,在书中「信息捕食者的选择」这一讲,安替老师提到,作为网络时代的新闻人,去美国前他常常为信息过载而焦虑,但到了哈佛却发现那些互联网新闻大佬们常常 5 点下班周末放假,刷推特也不勤,感到非常奇怪。后来才发现,因为这些人根本不在乎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上的泛泛之谈,所有重要的消息都来源于自己的朋友圈里、午餐桌上。所以,想拥有这种「不在乎重要信息会失去」的自信,你必须去时间源头,身处信息前端的地理和人群之中。

早年我做过社会网络研究,信息和信任构成社会网络的两个重要维度。因此,我将开智社群反复提到的「时间源头」定义为:

时间源头=信息源头+信任源头。

寻找信息源头,就是要寻找信息的原始创造者,如各个理论开拓者的实验室,尽量保持一流的信息品味;寻找信任源头,就是要在大牛还没成名时就认识成长中的「小牛」,在伴侣年轻时就认识成长中的对方,尽量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尽量与少数人构建大时间周期信任而非与多数人保持点赞之交。

开智社群是一个很好的信任社群例证。先说说信息源头。群内多数人来自某个理论的源头的实验室,占据一手信息源头,或者在某个领域内有所成就,拥有不错的信息品味。接着再说信任源头。虽然具体专业不同,但开智社群不少朋友的精神气质相似,都是追逐内在动机的创造者。因此,这里既有高价值的信息,又有纯粹的信任,那么就离时间的源头更近一些。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