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何来(1):少年十八岁

这是一篇还没写完的科普文章。心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的一篇小文。先发出来给各位友邻参考。

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休谟

如果说心智是一种学习机器,它是怎么工作的呢?为什么它具备一种令所有超级计算机惊讶的能力,能够从稀疏、充满噪音的世界中快速获取抽象概念,习得语言,并推论出各类帮助人类进一步成长的学科?

  1. 大问题
    1.1 少年十八岁
    1.2 休谟问题
    1.3 骄傲的西蒙
    1.4 贝叶斯解法
    1.5 学二代的大问题
  2. 如何捕捉并降维心智特征
    2.1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2.2 最短即最佳:iosmap算法
  3. 心智如何从“少”到“多”?
    3.1 贝叶斯法则
    3.2 贝叶斯奥卡姆剃刀
    3.3 12个月的婴儿如何学会推理?
    3.4 人类如何预测未来?

  1. 神秘之树
    4.1 神秘之树
    4.2 抽象知识的结构是什么?
    4.3 抽象知识的结构之源
  2. 关于心智的心智
    5.1 层次贝叶斯
    5.2 层次贝叶斯的跨层次
  3. 知识如何生长?
    6.1 马科夫链条
    6.2 EM算法及信念传播其他

  1. 知识的诅咒与抽象之福
    7.1 知识的诅咒:语言、推理与专业
    7.2 抽象之福
  2. 贝叶斯仅仅是个神话?
    8.1 麦克莱兰等人的批评
    8.2 贝叶斯学派的回击
  3. 认知计算时代的到来?
    9.1 先天还是后天?
    9.2 日常生活的推理与决策
    9.3 全世界的认知机器人联合起来!

1 大问题

1.1 少年十八岁

每位哲学家都要走过一座桥;所有走过这座名为康德之桥的人都要在桥那头面对一位18岁的少年。1729年,出身名门,自幼父亲去世,家境清寒的苏格兰少年,对在爱丁堡大学研读的生活那么失望,他在六年后给好友的信中回顾道:“你根本不能从教授身上学到任何东西,那些东西在书里都有了。”

早逝的父亲曾经从事过的职业、自身好学而勤勉的气质,让少年美丽而善良的母亲,期望他成为律师。但是,这一年,18岁的少年已经在哲学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那份窥见人类真理的快感,使得他愿意“抛弃其它所有快乐和事业,完全奉献在这个领域上。“。于是,少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当他们以为我正在披阅屋埃特(Voet)和维尼斯(Vinniuns)的时候,我实际在暗中是贪读西塞罗(Cicero)和维琪尔(Virgil)诸位作家。”(《人类理解研究》,p1)如你所知,前2位是当时知名的法学家,西塞罗则是罗马共和国著名散文家、哲学家、雄辩家,维琪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

离开校门,先给商人打工。很快,少年的第一位工作让他感到如此不合口味。于是,少年来到法国乡下隐居,做出了差不多坚持一生的尝试:

我那时决意力求节省,以弥补资产的不足,以维持我的独立生活。除了在文学中培养我的才能,我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可摒弃的。(《人类理解研究》,p2)

在法国乡下隐居的三年,少年很快完善了18岁时的想法,写出了《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这一年,少年26岁。或许由于《人性论》过于深奥,以致它“从机器中一出来就死了,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幸好,少年的天性是沉静而乐观的。在受了打击后不久就恢复正常,继续回到乡间热烈研读。并将《人性论》摘要出版,然而,依然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当时间到了1748年,少年不再是少年,《人性论》第一卷改写而成的《人类理解研究》(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出版,如同以往一样,这部表述风格更简洁的作品再一次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幸好,37岁的内向大叔始终是乐观的:

我的天性中的中和力量,使得这些失意事对我几乎没有任何印象。(《人类理解研究》,p2)

少年老去,名声渐显,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回顾一生:

我的研读仍如以往那样热烈,我的谈笑仍如以往那样快活……虽然我看到,有许多迹象预示,我的文名终将显耀,可是我没有几年来享受它了……我的为人,和平而自制,坦白而和蔼,愉快而善与人亲昵,最不易发生仇恨,而且一切感情都是十分中和的。我虽最爱文名,可是这种得势的情感也并不曾使我辛酸,虽然我也遭遇过几度挫折。(《人类理解研究》,p8)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