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新读者的文章导航(4):安静者

三十来岁的人,写人生态度的文章多少有些可笑。人在十三岁时,无法区分理想与幻想。三十岁时,略有经历,却仍不被世事与社会评价体系束缚,去寻找自己安心立命之道,是为必须解决的人生危机问题。对于中国多数人来说,三十来岁时,可能连发现人生危机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或者沦为心灵鸡汤;或者沦为狭隘的一面之词。

无论如何,我还是写了一些反思职业、三观与创业的文章,甚至还有一些灌水的【生活方式】文章。所有这些文章,都是一种态度。这些态度,如果提取最大公约数,我称之为【安静者】。所以,最后一篇导读,沿着它展开。同样,可以分为职业、三观、创业与生活方式四部分。

职业

文章1:记住你的样子:写给毕业生的十篇文章

这个社会注定要带给我们很多的不快乐。跟它对抗最好的方式,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快乐。 你要有一种能独立谋生的技能,它不需依赖老板这样早应淘汰的物种;你要记住你现在的样子,那是你最美好的回忆。

文章2:埃米尼亚.伊瓦拉:如何转变职业生涯?

当各种“可能的自我”漫无目的地变来变去时,使职业生涯转变产生的唯一途径就是把我们各种可能的身份变成现实,然后再不断地对这些身份进行锻造,直到积累的实际经验足够丰富,能够指导我们采取更有决定意义的行动为止。转变职业生涯的关键做法有:创造试验机会、改变关系网、解释我们正在经历的转变。

这篇文章写得较早,不少转变职业生涯成功的朋友,最后都因为这篇文章感谢我。最给力的感谢是素不相识的朋友,快递两盒大闸蟹过来。很多朋友问职业类问题,我一般推荐两个理论,其一是这篇文章提到的马库斯的可能的自我理论;其二是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理论。

文章3:“别人”凭什么帮你?

你出身平凡家庭;你毕业于普通大学;你没有田晓霞这样的妻子或者普京这样的丈夫;在权力、金钱乃至能力积累上,你才刚刚上路。你很年轻,你渴望成功,那么,“别人”凭什么帮你?

这篇流传很广的文章,我改了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2006年写的,刚开始,只写到黄光国、杨中芳老师的研究层面;后来又加了邓巴数字,来说明杨中芳老师等研究的不足,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版本;近期,又准备增加来自网络科学的人际交往策略部分。

可以搭配以下文章阅读,尤其是文章中的第三段:

还可搭配【Give and take】这本书,此书简介可以参阅:

  • 《Give and Take》作者对话,给予者vs.索取者:揭开自私者和无私者的惊人真相http://t.cn/zToFeAC

三观

输出三观是件令人讨厌的事;交往半天,却发现三观不合,是件郁闷的事。 与其自己郁闷,不如令人讨厌。 来,上几斤三观。

文章4:但是先生

中国文化中有对双胞胎,一位是差不多先生,另一位是但是先生。我们通过但是,来学会扫兴自己与扫兴别人;通过差不多,来学会放弃对事物与美的精致追求。

这篇文章既是向胡适老先生的【差不多先生】致敬;也是向自我决定论致敬。但是先生,在自我决定论科普作家、育儿专家科恩那里,叫做【有条件养育】。依据自我决定论的养育方式,则是无条件养育。

文章5:我的社交媒体观

才华如利剑,当慎用、不逞能。用在创作上,而不是对骂、逢迎与俏皮话。这是一篇傲娇的文章。它界定了我对交流对象的标准。长期坚持一件事情,有7本共同喜欢的书,看似简单,实际很难。

这篇文章还可以搭配阅读:【一个人的微博】:http://t.cn/zYHZsOf :每个人都是如此急急匆匆,忙着粗暴而简单地转发,偶尔闪现的评论总在捍卫自尊。

两篇文章界定了我想寻找的感觉:具备知识趣味与新鲜感的对话。社交媒体诞生这么短,人类还没学会与它相处。什么样的使用习惯促进个人也有益于所处社区?值得三思。

文章6:儒家有士之一:钱穆

文革以及种种敏感词,摧残了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反而使得现时人们,以为,在今日中国,只需要按照台下的方式生存即可,以致钱穆所理解的士日益稀少。人们竞相比较谁踩人的力度更大,谁更能往上爬;谁更能成为匠者。官僚。书囊。商贩。群氓。

这是我向儒家致敬的文章之一。由于港台本土心理学的努力,使得儒家与心理学互解的图书,可看度很高,杨中芳、杨国枢、黄光国几位老师的书都不错。谈儒三篇,分别站在各位心理学大师肩膀上,向其致敬:

顺便说说对儒家的常见误区。人们常常误解儒家,主要误区有三:

其一,对假正经的误解。孔子除了君子之道,更推崇的是曾点气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随性而舞,亲近自然,对照今日小孩国学班之假正经,多不靠谱!

其二,对尊卑的误解。儒家不仅有庶人伦理,还有士人伦理。在程序正义上,儒家是尊尊原则,从尊卑维度出发,以五伦为纲,在人际互动场合,决定谁是资源分配者;在分配正义上,儒家是亲亲原则,根据亲疏远近维度出发,决定资源分配的方式。但是这是对一般老百姓的要求啊!别将腐败都推到儒家上!

什么是士人伦理?士者,应有使命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者,应以道事君,儒家之大成者,即仁泽辐射群体最大——如朱子所言,仁者如水,有一杯水,有一溪水,有一江水,圣人便是大海水。

其三,对圣人的误解。由于语境差异,导致大家常常将儒家的圣人等同于庶人伦理中的君子、师长这类掌握资源的人。但是儒家本意不是这样。所谓儒家的圣,讲究的不是说服别人、以权势压服对方,而是说服自己,内心平静与安定,有专注力。

此篇还可以同时搭配:

  • 读书八字诀、王阳明与芒格:读其中的王阳明部分即可。
  • 三十而立,小心忽悠:为了帮助年轻朋友反洗脑,我整理了个【三十而立,小心忽悠】的书单。一般来说,多数大学生从大三开始,才逐步有这种清理自身被污染与植入的思维的自觉意识。

创业

商业迷人之处在于,能聚集原本陌生的人一起来改变世界;商业可怕之处在于,能让夫妻感情破灭,好友反目。因为理想与因为利益,结局大不同。无论人们怎么粉饰所谓的创业英雄,毕竟,还是无趣成分会多点。

创业与产品,是最没必要写文章的,行大于言。在中国创业,多少有些无趣。我写的创业、产品文章,是某个点能够打动我了。十年后,还是对的。十年来,我写的创业与产品的文章少得可怜,就这些。但是这些误区,还是无数人在反复跳坑的:

文章7:写给创业者的六个心理学原理

与创业者讨论项目较多,存在一些共性错误。有经验者可以凭直觉规避,可惜不明白背后科学原理是什么。在无数提供给创业者的建议中,追本溯源,存在六个级别更高的认知科学与心理科学原理。特别整理如下。

上篇回答三个问题:

  • Q1:选择什么样的创业目标?
  • Q2:为什么微创新不适合多数初次创业者?
  • Q3:怎样评估产品易用性?

下篇回答三个问题:

  • Q4:怎么评估未来市场容量与推广路线
  • Q5:怎样激发用户与员工内在动机
  • Q6:为什么创业者常使用范本思维?怎么破?

这两篇文章是向芒格致敬的文章,尝试用多学科思维方式来解释创业。

文章8: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本质与机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许,我们更重要的并不是知识迁移,直接套用传统的思维框架与术语来主导自己的产品或者分析框架,而是保持一种Tinkering的心态,玩着上路,还记得你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好奇心吗?

除了这类奔着上市去的创业路径之外,我更希望,中国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而非创业者。创作者与创业者的区分,请参考: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更多是一种与家、与家人相处的方式。主要写了两个系列,分别是:

两个系列,各选取一篇代表文章。

文章9:北京生存指南

北京生存指南算是宅男居家实践。这篇去年年初写的贴子,目前多数实践还没过时。

文章10:外人、自己人与另一半

在评价中国人婚姻成功与否时,华人使用的评价体系不同于西方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中国年轻人之间的”婚恋”生活往往并不是从浪漫开始,而是一个将”外人”变为”自己人”,最后变为”另一半”的人际互动过程。

这篇文章差点成了一篇长篇论文的一部分,不过后来有一个技术难题没解决,所以论文拖延至今。它是系列婚恋随笔中的第一篇,其它几篇请参考:

  • 外人、自己人与另一半: http://www.yangzhiping.com/psy/lingyiban.html
  • 装:中国婚恋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本土心理学概念:http://www.yangzhiping.com/psy/zhuang.html
  • 配:中国婚恋行为中的关键词:http://www.yangzhiping.com/psy/pei.html
  • 农村进城青年的婚恋行为:http://www.yangzhiping.com/psy/nong.html

小结

对高质量信息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当你觉得自己生命可能所剩无几时,那么,多数无聊、琐碎、争议、段子就成了过眼云烟。

向死而生,失之夸张与沉重,不过多数时候,我希望将时间浪费在原创、具备美感、与众不同的事情上。就像小时候,在家乡青青河边旁观,静静地看着小伙伴们扔进一颗又一颗石头。水泡旋起又落下,旋起又落下。文字就是经历过的愉快时光的见证。

p12722187.jpg (600×401) p12722189.jpg (600×398) p12722190.jpg (600×401) p12722191.jpg (600×401) p12722192.jpg (600×401)

附录

小时候发表的诗歌:http://t.cn/8sgj7RD

我们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死亡诗社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