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工具箱(4):执行意图

你也曾幻想,每天只工作4小时,每周只工作两三天,效率高高,成果满满;你也曾希望,自己非常强大,拥有明确的价值观,如同电视电影中各类女超人一样,能够按部就班,执行各类新年计划,追寻真实的自我;你也曾坚持打卡,让大家看到你在“做事”。。。。

但是,来自心理科学的研究,类似于打卡、说出自己的目标、追寻真实的自我,真的是一种好的行为吗?

结论不太理想。追寻真实的自我的人,往往是在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以致在错误的职业生涯道路上越陷越深;坚持打卡的人,从来难以坚持太久,一年?那已经是极限了,多数人的打卡行为甚至难以超过三月或者一周;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大声说出自己的新年目标的人,却被心理学家 Gollwitzer的实验发现,这批人在说出自己目标的同时,已经拥有完成这些目标的自豪感,在说出目标,得到微博纷纷称赞的那一刹那,鸡血已经涂满未来的日子,以致旁观者试图追溯他或她的行动结果时,只能喝喝精心煲制后的老鸭汤。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简单地帮助我们达成目标,促进人类行动?

在这条道路上,无数心理学家,以无数科研基金,砸进去,最终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关于这些研究成果的综述,感兴趣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可以翻阅我09年主编的图书的【积极成长】这一部分。简而言之,已有的最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自我决定论(第12章)、执行意图(第13章)、自我效能(第14章)、心流(第6章)。

回顾这些心理学家已经取得的成果,我们惊讶于精巧与美丽的实验设计,但是那些研究术语,却与人们的生活日益遥远。

自我效能是什么?你首先要在感知层面认可它,然后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对应它,并用其解释,等到真正需要促进行动力的时候,你早已经忘记了自我效能是怎么回事了。

心理学家Peter Gollwitzer注意到心理学理论从概念到应用这条难以迈过去的鸿沟,一般的心理学家仍然是跟这条鸿沟死磕,试图说服你,我的自我效能理论、我的自我决定论、我的心流理论、我的Mindset理论是多么多么牛逼,你懂了,你用了,你就自然牛了。。。

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从正面突破马其诺防线呢?

Gollwitzer巧妙地开启了一个新的流派。不再在认知层面,说服人们改变自我,而是教给人们一个小小的心智hack技巧。普通人思考目标的时候,使用的是目标意图, 是:我要做什么…. 而他对自己的实验对象,使用了一种替代范式。强迫实验对象,使用一种称之为:执行意图的思考范式来思考。结果令人惊讶,人们更容易克服拖延症、达成目标。

什么是执行意图?就是使用if…then…的思考范式。“目标意图”仅仅说明了人们想做、实现什么事情,例如“我打算减肥”。而“执行意图”指的是如果预想的紧要关头真的出现了的话,那么,人们将会怎么做以实现目标。例如,“如果明天晚上与朋友一块去就餐的时候,朋友向我推荐各种特色菜,那么,我只点一个沙拉!”。

以下以瘦身为例。对影响瘦身的关键情景思考得越成熟,那么,就越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瘦身执行意图,最终瘦身越容易成功。

我们可以将影响瘦身的关键情景分成四类:1)影响自己瘦身的重要人物(主要包括:a.身边的同事;b.亲友;c.重要家人;d.来往的客户与合作伙伴;e.媒体宣传;f.偶像 );2)影响自己瘦身的环境(如办公室环境、居家环境、公共环境、交通环境 );3)影响自己瘦身的情绪(如,悲伤时,决定吃冰淇淋鼓励自己 );4)其他。

使用“执行意图”,围绕以上影响自己瘦身的“关键情景”,制定自己的执行意图卡片,将帮助我们成功实现目标。举个例子,假设我们事先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强烈的关于【瘦身的情绪】的执行意图卡片:

  • 如果我非常悲伤,那么,我去KTV唱歌而不是畅饮暴食
  • 如果我非常高兴,那么,我去与友人爬山而不是畅饮暴食

执行意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它逼使人们不再在认知层面去思考,而是通过非常频繁的训练,尤其是在时间维度上,对行动进行提前预测与规划,最终形成一种生理本能,随着if…then…的思考多了,它最终将促使你达成众多无意识目标完成。思考得越多,改变得越慢。。。但是,if…then…成了生理本能,成了你的言语习惯,我要。。。不再在自己的字典中出现,你的改变还会远吗?

ps1:执行意图1999年的经典论文参考:http://t.cn/arKKX8,已被引用1580次。

ps2:好友@小镇 近期的一个关于执行意图的趣味演讲。http://t.cn/zjOiLR7

ps3:对【真实的自我】的批判,主要来自斯坦福心理学家Hazel Marku 的研究。Hazel Marku 1986年的重磅论文《Possible Selves》提出:“可能的自我们”。“真实的自我”植根于过去;而“可能的自我”则立足于现在与未来。Possible Selves论文已被引用3000多次。

ps4:上周与@小镇,闲聊提到,其实,Gollwitzer与Mindset作者早期在Mindset领域合作过不少篇论文,但是他最终为什么放弃了Mindset理论,走向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呢?近些年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执行意图与无意识目标完成的结合上呢?请大家深思。

ps5:TED演讲keep your goal to yourself也提到了Gollwitzer。http://dou.bz/1UWUMp

另一个小的应用:http://cn.wsj.com/gb/20130115/eoe072217.asp

ps6: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材料,可参阅豆列:心智黑客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