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与创业者

谨以此老文,纪念早逝的英才、Markdown与RSS作者之一、web.py作者Aaron Swartz

为什么创作?

年岁不同,对自我会使用不同的定语或者称呼。 22岁离开同学们普遍选择的科研大道,走上了一条林荫小路。那时,很喜欢称呼自己为:创业者。 一个响亮的称呼,似乎是给几个懵懂的年轻人带来底气、可以期盼的远景与丰厚的财富。

岁月渐长,年轻人不再年轻。停下脚步,不由想,真的应将创业者作为自我认同的大部分吗? 回头看看自己刚创业时写的 创业焦虑症那时,自以为是地嘲笑了一类创业者,却忘记了自己也成为笑话的一部分。

人类之创作,多半是出于创造力、好奇心、新鲜感,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信奉——我肯定可以做出伟大的作品,当然,还有信仰,或者追求真理或者追求美感。

但是,今天的创业者真的需要的是这些吗? 我的答案从原本的清晰到今天的日益模糊。

今天的创业者

权术、对人性弱点的利用、各类吹牛以及复杂而非简单的各类社交、所谓的团队精神,当然,还有各类抄袭。这些,似乎日益成为创业者的标签。

创业者的焦点逐步转为:我如何利用各类人才与资源做出有利润或者大利润的事情。 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创作者成为可以被牺牲、被忽悠、被洗脑的棋子。

而,创作者的标签:创造力、好奇心、作品、个人英雄主义、信仰、热爱、善变、敏感、孤独,不再重要。它们真的适合创业者的品味吗,被创业者真正尊重还是背后嘲笑?是团队中的基石还是壮大之后可有可无的一份子?今天的人们,还有谁知道那些优雅的产品背后的关键性贡献?

各类手工作坊主人与个人英雄,逐步成为庞大的商业集团的广告点缀。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上市公司来显示自我成就吗?这应该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去追求的东西吗?

主流之外

在传统商业模式之外,有没有哪类商业模式为创作者提供?

前些日子,在回答一个朋友提问时,向他推荐了一个心理学界的大牛Klein,2009年与诺奖得主卡尼曼一块辩论,两人将人们对人类决策行为的了解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将商业与学术结合得极好,然后顺便了解到,他将自己公司卖给ARA了,成为ARA的认知科学部门

ARA这种,全员持股的公司,未来是不是会成为创作者联盟的一种主要方式? 除了Rework、精实创业、ARA全员持股等类似宣传的理念,还有哪些做出了这方面的努力?

时间划过,谁将生存?

相关参考

Aaron Swartz的自杀痕迹

2006年1月,在Y Combinator的建议下与Reddit合并。当年晚些时候,Reddit被出售给了CondéNet,他跟着去了位于旧金山的《连线》办公室工作。这段经历并不愉快。当年的圣诞假期他参加了德国的混沌计算机年会,因为生病而比较晚的回归公司,结果回到公司之后被要求辞职。他的情绪非常低落,当时就想过自杀。

rememberaaronsw项目

早上翻出一篇老文《创作者与创业者》,悼念那位早逝的英才Aaron Swartz。晚上,对他的悼念已经在github汹涌如潮。登陆 github,forkrememberaaronsw项目, 写Markdown文档,提交pull request,写下对Aaron Swartz的思念。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