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士之一:钱穆

春节期间,偶然读到钱穆的书。发现相识太晚。他的很多思维碎片时不时给我惊艳的感觉。比如关于中国社会与政治的思辨;关于士的作用。钱穆是一位完全自学成才的人才,而建国之后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又时不时验证他当年的思想。这是何等思维锐度。

有很多人很奇怪,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不搞西方民主。钱穆的视角很有趣,他从社会与政治的思辨关系入手。西方是有「社会],才有「政治];而中国是有「政治],才有「社会]。在我分析中国婚恋行为的时候,反复提到中国传统历史上的水患以及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其实就是同一个意思。

很多时候,不是中国不需要西式民主,而是水患以及秦帝国这个全球历史上的新事物,使得早期的中国只能由政治来统率社会。这种架构,也诞生了大量中国精巧的心理结构,诸如中国对和谐与面子的重视。

但是到了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得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了。今天的水患与大疆域治理也早已不是问题。这个时候,由「社会]影响「政治],将大有可能。可以说,二千年来中国大变局,首先起于秦帝国的郡县制;继而就是今天的互联网。

人们之所以批判钱穆,关键点往往聚焦在,他太爱国,他太歌颂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他太相信历史发展士的作用,他太理想主义。事实上,现时现代的大陆人们,经历了文革,就以为,中国历朝历代没有“士”;也以为,中国未来不可能有“士”。

在这点上,钱穆是个温雅君子,坚定不移地相信士的作用。他的分析角度也很有趣,用士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对历代朝代更替的事实来验证。这点上,我是坚定不移地理解并支持钱穆。何为士?不是匠者。不是官僚。不是书囊。不是商贩。不是群氓。而是那些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并将其发扬广大的人。

春秋战国,儒者奔波六国,为自己的理想而战斗,或游说君王,贩卖思想;或自成体系,培养弟子,都在努力地为中国这个大家庭添基石。挖墙角,拿来砸人是很痛快,但是民众的脸上多了一丝血花,更不自信了。儒者,士者,应自信立于天地,在西方思潮汹涌而来之际,独从我那华夏文化中取一钵清水,为此时此刻的民众轻轻擦掉那丝血花,然后鼓励道:前路不孤。

今日中国,可谓命运抉择时刻。唱衰中国论者一日复盛一日。然而,读钱穆,就明白,今日中国,其实还是在沿着历史中的老路。从郡县制开始,到今日的以地方政府而非西式公司为竞争基本单位的经济制度,一脉相承。

资本主义之所以难以在中国历史上走通,钱穆温情地抱怨到:难道我们华夏儿女能怪秦帝国为什么要搞一个那么庞大的帝国吗?是的,古人的智慧不要小看。是一个既定事实造成了更多的既定事实。而不要用头脑中的想象事实来推论既定事实。

中国传统的水患历史背景,使得最早的儒家即出身操持礼仪的人士。这样背景之下,中国最早的儒家格外重视次序与敬天地,君权神授其实在中国从来不深。老百姓与士们,都知道,那个台上的人是很容易替换的。但是大疆域帝国与水患,恰巧需要一个这样的摆设。于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制度设计就诞生了。这种传统,反映在今天的民众文化心理结构中,就是老百姓对面子与人情的理解与运用。大伙儿都知道,台上与台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你用台下的东西去较真台上的东西,那就是你输了。

文革以及种种敏感词,摧残了这种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反而使得现时人们,以为,在今日中国,只需要按照台下的方式生存即可,以致钱穆所理解的士日益稀少。人们竞相比较谁踩人的力度更大,谁更能往上爬;谁更能成为匠者。官僚。书囊。商贩。群氓。

从古至今,中国的儒家是一直有两种思维逻辑。对老百姓,也就是儒家所言的庶人,儒家经典推崇的是,仁义礼。“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这种话构成了横贯古今,一直到今天,中国的资源分配法则。在程序正义上,对于一般老百姓,中国儒家主张的是尊尊原则,从尊卑维度出发,以五伦为纲,在人际互动场合,决定谁是资源分配者;然后根据亲亲原则,从亲疏远近维度出发,决定资源分配的方式,也就是西方所言的分配正义。这一点是现时中国人们比较痛恨,但是一旦身为掌权者,即使分配的是微不足道的资源,也在遵从以上原则。

人们却忘记了,从古至今,中国儒家对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遵从的是另一套逻辑。士者,应有使命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者,应以道事君,儒家之大成者,即仁泽辐射群体最大——如朱子所言,仁者如水,有一杯水,有一溪水,有一江水,圣人便是大海水。

庶人伦理——仁义礼;士人伦理——济世以道。这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儒家。不去强制每人成为士,成为圣。但儒家总有一批士人,在历朝历代社会动荡之际,或外族入侵之际,保留文化的种子,最终反哺华夏文化之根。这,才是中华屹立五千年的根本所在。

中国主流儒家为什么从来没推崇过宗教。皇帝重佛信道,很多时候都还得偷偷摸摸。子不语怪力乱神。实际上,这是因为大水患与大疆域治理,使得宗教的作用总是那么可笑。因此,从儒家一开始,就转而用追求内心的强大代替了对神神怪怪的信仰。士,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信仰。古代儒者是通过求学,游历,治国,著书,立说,返乡等由幼而长的人生实践,获得心流循环,最终完成对人生意义的心证。今天的儒者同样可以如此。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