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维奇的《社会表征》:关于常识的社会心理学

关于作者

经历过战争,流亡漂泊,打工劳作,感伤时,久久地望着老家黑海岸上拉驳船的马队,生命至少有两次险些结束,没当过学生却当了教授与N家一流大学荣誉教授,创办多本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与欧洲社会心理学会,继皮亚杰之后2003年荣获Balzan大奖。被称之为欧洲社会心理学之父,儿子是欧洲议会副主席,他,就是作者莫斯科维奇(serge-moscovici)

作者不简单,科学哲学、知识的社会心理学(社会表征)、少数人研究、生态心理学,均有创新贡献,与皮亚杰、维果茨基、费斯廷格、泰费尔等心理学领域的智者同事或过招。中国读者很熟悉的有《群氓的时代》,被称之为《乌合之众》之后最好的关于群体心理学的著作。

《社会表征》主要就是讲述作者关于知识的社会心理学的创见,也就是社会表征(Social representations)。社会表征与少数人理论,构成了作者对社会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

整体评价

读作者的著作,时不时想起大一时第一次接触杨中芳著作的感觉。锋芒毕现,毫不客气,观点鲜明,又擅长用很小量的实验来说明一个宏大的理论。文章引经据典,来自哲学、人文等非心理学领域的素材多多。对学科本身的思考也是多多。可惜,今日中国人的认同弱于欧洲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但,与杨中芳的文风相比较,作者可以称之为啰嗦、啰嗦再啰嗦了。加上翻译的缘故,更让这本书实在可以称之为晦涩难懂。读完之后,大家就格外理解作者莫斯科维奇在另一本书《还自然之魅》中,为什么格外羡慕中国简洁直白的文风。

一句,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写了小千字;一句,名可名,非常名,又写了小千字。

如果是非学术阅读,不推荐本书,本书只能给三分;如果是以学术为终身职业,则推荐本书,作者关于学术本身的思考与经验能值回书钱。

读书笔记串串烧

什么是社会表征?

简而言之,社会表征就是通过对社会影响的沟通而支撑起日常生活的真实性,并建立起不同群体之间边界的原则和方式。(p2)

说明社会表征的一个小例子,东欧、西欧概念的形成如何影响到人们的空间知识。

如果你现在正在观看一副欧洲地图,这幅地图除了标注维也纳和它北面的柏林这些中心点之外没有标注其他任何地方,那么,你是否可以准确地知道布拉格和布达佩斯的具体位置呢?这个问题,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成长起来的大多数人来讲是非常容易回答的,因为这些城市都术语东欧,而维也纳隶属于西欧。因此,正确的答案是,布拉格和布达佩斯应该在维也纳的冬眠。(p1)

社会表征理论概述

简而言之,在法国社会心理学为零的时候,作者将社会心理学自我定义为研究常识世界、思想社会或者共识宇宙的科学,社会表征就是人们共享的观念等偏常识的东东。在现代,是常识;在古代,是神话与信念系统;它产生于定锚(Anchoring)客体化(Objectification)两个过程。

定锚就是对不熟悉的进行解释与命名;客体化就是将不熟悉的与抽象的转为具体的与客观的实体。在定锚与客体化的过程中,常常会与因为集体记忆或者其他因素而来的基耦(themes or thematic)进行比较。

知识的社会心理学

通过对社会表征的研究,作者和他的同事逐步将其拓展到一个更加宏观的研究领域,与我的该豆列探讨的问题相近: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271665/,命名为知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力量:

人们研究、处理、传播和描绘知识的方式中充满了大量的科学,那么,为什么人们一起来分享知识并由此而产生他们共同的真实性,他们是怎么将观念转为实践的,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简而言之,思想的力量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特殊性问题。(p2)

受精神分析影响,老莫早期对于社会表征的定义很容易与美式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知中类似概念混同。但,实际上,老莫更重要的贡献也体现了时空偏好一致性。他的突破是在知识这块。他这么反驳到:

我经常被要求去证明社会表征概念的合理性,并解释如何区分它和其他概念,如态度、社会认知的区别。我想提醒您的是,集体或社会表征的概念比所有这些概念都早,并且它是所有人类科学“基因编码”的一部分。区分一种观点和它在特定科学领域中的概念表述很有必要。(p248)

成在思想,弱在实验

社会心理学这么好欺侮?老莫骂美式社会心理学,并举燃素理论作为例子。

对于常识的尊崇、缺少理论指引的实验研究的蔓延以及社会心理学中不同研究领域的相互隔绝共同造成了事实和假设的堆砌。由于缺乏概念整合,理论之间也没有真正的相互取代或否定,这些事实和假设也就无法带来真正的进步。(p110)

老莫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天。

真正的进步源自理论的碰撞,事实及方法的作用则是相对次要的。即使费斯廷格及其学生没有严格遵循实验程序,他们所揭示的事实也是十分重要并应该引起关注的。皮亚杰基于自己完善的理论所建立的事实,同样没有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但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以及如潮的批评。(p111)

但是,老莫自身学实验学得很晚,受精神分析影响太多了,以致社会表征理论的实验并不够多,他本身也比较强调非实验室研究,本书中的实验室研究不到10个,这是其中的1个,谈到的话题是对抗自然与机遇,会导致被试的什么样的差异?(p80)

1968年,我和克劳德 切克斯尝试证明在一个竞争的游戏中,表征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我们引入的一个变量是,告诉一些被试他们在和“自然”抗争,而告诉其他被试他们的对手是“机遇”。服从第一个条件的被试被唤起了对世界更确定的、更易了解的和更加可控制的意向。而第二个关于机遇的想法,被一副纸牌的出现、对灾难的回忆和其不可挽回性的局面不断地强化。正如所料,被试的选择,尤其是他们的行为,根据他们对对手表征的不同而差异显著。大部分对抗“自然”的被试都会花费一些时间钻研游戏规则,并设计出某种策略,而那些面对“机遇”的被试则把全部精力放在那副纸牌上,努力猜测哪张牌将会发给自己,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游戏的规则。以下数字反映了实验结果。那些对抗“自然”的40名被试中,38名能够使游戏规则合理化,而另一组的40名被试中只有12名能够这么做。(Faucheux & Moscovici,1968)

其他研究理论

除了社会表征之外,作者还提出了很多研究假设:

认知多相性假设

最后,我谨慎地提出认知多相性的假设,其主要观点是,就像语言是多相的一样,知识也是多相的。…即使专业的科学家也不是完全投身于科学思维中。…如果这些多样化的、甚至是冲突的思维形式没有共存于他们的头脑中,那么我想他们就不属于人类的头脑。(p267)

认知多相性的假设假定,我们具有使用多种多样的、甚至是相反的思维方式的倾向,比如科学的、宗教的、比喻的和逻辑的等,这种倾向是日常生活和沟通中的事物的正常状态。因此,大多数心理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精神生活的逻辑或认知的统一是必需的,但这不是事实。(p271)

造神机器

知识与信仰。《造神机器:社会学与心理学》。(p278)

知识与信仰是成对的相反的概念…我不认为有人可以长久地把知识与信仰区分开来…种族主义及诸如此类的事情一直是大众信仰的事情而不是偏见或刻板印象等…尽管现代社会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趋向,但它和任何社会一样,都是制造神的机器。

莫斯科维奇设想

它关心的是社会和文化的联系。在《社会创造》中,我已区分了生活的世界与思想的世界。…在前一世界中,文化、传统、仪式、象征性的教义等都是社会的发源处;相反,在后一世界中,社会是起源,影响它的文化。(p284)

少数人理论

少数人影响多数人,重复性与一致性的行为方式更重要

如何帮助少数派产生影响?我的答案不是它的声望、权力或专家身份,而是它的行为方式。…但是,行为方式必须被多数派理解,…共享相同的行为表征。(p293)

关于创造的真知灼见

这本书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社会表征理论,而是一个思想者如何成长与如何设计心理学宏观理论,其中,真知灼见多多,这几点是我很有感触的:

重视学科基本问题

在我懵懂的岁月中,我关注一点,即每一种科学都有一个客体、一种现象、一个适合它的要素,而且它通过自己的历史加以学习。…我认为常识就是社会心理学的现象和要素,就像神话之于人类学,梦之于精神分析,或市场之于经济学一样。(p262)

高创造力的人的必杀技:奥卡姆剃刀

这也是我的放大器思想的重要背景。

我非常尊重罗布法尔的历史学工作。但是,扩大差异不再有人们认为它应该具有的那种创造性。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信奉威廉的奥卡姆剃刀原理。… 不应无端增加概念的复杂性,因而能简单处理的事不要复杂化。(p284)

创造是更好的批判

我年轻的时候,法国有很多人写文章和书,讨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批判的科学什么是辩解的科学,尽管我在这方面有些想法,但很少表达它们,我过去不相信,现在仍不相信是好的认识论或意识形态引发了创造性。对我来说,科学和哲学是艺术形式。(p311)

哲学需要训练与启蒙

此外,他还有变成布瓦尔或佩居谢那样的人的风险,在一个个哲学家中间徘徊,到处搜集关键词或比喻,却没有真正掌握它们的深层次含义。这就是为什么在表述一些哲学观念的时候,我只会面带微笑地去做,这种微笑属于那些对自己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东西不报幻想的人。(p269)

体会

  • 收获一。很多研究精神分析的学者难以摆脱精神分析的影响。元创新能力强的人,比如老莫,则反过来,反思精神分析在法国的传播流程,从而为自身的社会表征理论做出较多实例。

  • 收获二。对因果链非常前端的概念的重视,比如将宇宙与世界分为偏科学的与偏常识的,在法国社会心理学为零的前提之下,自我定义社会心理学研究常识宇宙与思维社会,这是学术者当有的自信。

  • 收获三。对现象的重视。因为精神分析与科学哲学的功底,同时较晚才学会做心理学实验,因此非常注重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但,莫斯科维奇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社会表征理论架构的基础有问题,常识在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可能没有他意识到的那么大,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即使我们能很清晰地了解常识世界,知识的各类路径,但是从群体到个人,仍然难以改变与控制。

在这点上,老莫吃泰费尔醋了^-^

… 关于群体极化的研究,它不仅带给我巨大的喜悦,还在美学和学术层面上给了我最大的满足感。不仅因为它是强有力的、美丽的,还因为它是集体决策理论的核心… 这一工作给了我太多的快乐和信心,但它失去了成为解决重大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的机会,对此我感到很难过(p300)

读完老莫的著作,还有个很意外的感触是,精神分析学多了、实验学晚了,以致严重影响自身成就。理论架构基础很值得商榷,理论的预测力也有限。相反,泰费尔取巧多了。但,很能写,长寿、学生多、自信,自然就是学术界的神了。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