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书话(3):布料与熨斗

文章与大脑,就像布料与熨斗。

文养气,诗洗心。好的文章就像像丝绸一般光滑,淌过你的大脑。伴随作者思绪起伏,移步换景,柳暗花明,陡然开阔。它既可以像前文钱钟书一样,老醋、夏雨、青草这样具体;也可以像夏目漱石一样,聪明、有感情、倔强这些抽象词汇一波三叠。俗气与山路,虚实互换,留下有触感的回忆。

文章与大脑,就像布料与熨斗。当你的写作是丝绸那般平滑,读者只需将熨斗温度调到最低,投入小小的大脑能量,轻松愉快地开始一场冒险。如果你的写作是粗糙的干棉布,读者就需要将熨斗温度调到最高,投入巨大的大脑能量,还经常得忍受难看的皱褶与乱窜的蒸汽。

这就是杜克大学英语系教授Gopen关于写作的阅读能量模型。每一次写作就是一次对话,在电脑那头,你爱着的人(情书)、你恨着的人(论文审稿人),正是他们的期望决定了写作的普遍规律。如果说天赋、勤奋与幸运,是作家们的创作天花板;那么,对于规律的尊重就像作家教堂中的椅子,区分开那些坐着的、蹲着的、趴着的。

Gopen参考认知神经科学原理,用Et来表示大脑处理一个句子所需的全部能量。阅读文章所有句子消耗的能量,即Et的总和。Et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人们分析句子结构时消耗的“句法能量”;一个是人们连接句子以及理解语义消耗的“语义能量”。

Et=句法能量+语义能量

人们在阅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受到大脑结构与时间制约,能够投入的整体脑能量有限,因此,每个Et是固定的。当你的写作消耗读者越多句法能量,那么读者只能投入更少的语义能量,比如读完全文,仍然不知道全文意思;同样,当你的写作消耗读者较少的句法能量,那么读者就能在语义上押注更多。

有哪些将消耗读者较多的句法能量与语义能量?怎样才能消耗较少的句法能量与语义能量?且听下回分解。

Wenxin3

题图:以书会友,不亦快哉!在外游荡,邂逅好书,会将其赠送给最合适的人。这是书友Azeril收到赠书,拍照留念,推荐其中的《国民散文读本》。

写作时间:2014年2月26号20点10开始,23点03完成。(写了部分4、5草稿)

今天工作太忙,回家太晚,晚8点才开始写,11点发的微信,向早睡的朋友说声抱歉:D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