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书话(9):文无第一

我不擅长尸检。

让一个作家服气另一个作家,难度远胜年轻貌美的白富美服气强势的婆婆。尤其当小媳妇与婆婆同在一个屋檐下,两位作家同处一城,谁愿服小,低眉顺眼?如果中间掺合不懂事的儿子,一堆瞎支招的亲戚,比如挑事的编辑记者、幼稚的读者粉丝团与职业批评家,那准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大戏。它是鲁迅与梁实秋指桑骂槐,论战八年,灌水数十万字,感情深厚,唯欠一小红本;也是李敖张大春与龙应台撕破脸皮,你方《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我方《大江大海骗了你》。文字对骂不过瘾,干脆像李敖一样赤膊上阵。即使是温雅君子钱钟书,在毛姆文名初显时,“以为读了半辈子的书,只能评头论足,却不会创作,连个毛姆都比不上。”

文无第一,诗无达诂。拿作家作品来相互比较,好比用体重度量智力;恋人财产考量感情。都是小说,《双城记》与《傲慢与偏见》可以划归植物园与动物园。所以,作家们的备忘录上都早早准备着一条答记者问:你最欣赏的作家是谁?连记者都不相信的回答是考德威尔:“我读得不多,因此不知道”;纳博科夫的回答狡猾,“有几个我感兴趣的作家,但是我不会说名字,匿名的快乐不碍事”。最酷的回答来自海明威。《巴黎评论》问,“有些人,特别是与你同时代的人,读他的作品对你有什么影响?” ——我不擅长尸检。

书写一部文学史,终究要留下一些,请走一些;捧高一些,踩低一些。如果没有夏志清1961年对钱钟书与张爱玲的发现,中文写作地铁,可能晚点。历史学家始终是对的——因为研究过去。同样,我心目中最好的历史学家始终是以偏见取胜。如果将《文心书话》系列看做一个中文写作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我有我的偏见,现在坦白从宽。

这是对简洁的偏见。理解简洁之后的繁复是另一种境界。就怕你像茨威格一样推崇穆齐尔,但是学不会穆齐尔对人性的理解,偏偏学到他的冗长。与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模仿茨威格的简洁。没有能力像伍尔夫一样,写出摇曳多姿的长句,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写好短句。阿西莫夫说得好,华丽的写作是雕花玻璃;简洁朴实的写作是平板玻璃。根据智力研究者Simonton对创作者的历史计量学调查,杰出人才有三个重要因素:早慧;经常创作、大量出活;活得久。如果将漫长的写作生涯视之为长跑,只有像阿西莫夫一样,采取简洁朴实的写作姿态,才可能跑完马拉松——一辈子完成500本书。

这是对品味的偏见。我相信,一流作家欣赏一流作家。利益将作家与市场连结在一起;品味将好作家与好作家联系在一起。我不喜欢征引批评家对作家的评论。在写作《文心书话》的时候,我们将做一个苦力活,务必保证对该作家的评论,有公认的一流作家写过类似观点。我所要做的工作,无非是用认知科学原理去分析这些共同品味背后沉淀下来的模式。如为什么从曹雪芹、鲁迅再到村上春树,都会使用同一种组词结构?又如动词与叠词对中文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这是对中文的偏见。白话文改革,使得汉语精确化,方向没错,不过我们不应该抛掉中文的美。那是缠绵在我们的血液、基因与觅母中,本来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又怎么可能单独拆开血肉,榨出来呢?当然,我更欣赏那些写过上百万字英文作品的中文作家。这是一个非常吊诡的逻辑。世界上一个完美的东西因为另外一个不完美的东西变得不完美了。你从原本拥有一个完美的东西,到现在拥有两个不完美的东西。如果你将现在的中文看作是完美的,始终停留在这个小世界中,是的,你拥有完美。但是,当你练习英文,反思中文。从原本拥有一个完美的中文,到现在既不完美的中文,也不完美的英文,你因此损失了么?再换一句话说,你退步了么?

答案相反,你比以前进步了。这些精通英文,仍然热爱中文的作家,就是已经遥遥领先的进步者。

所有这些偏见里面,最重要的是对练习的偏见。天赋常有,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罕见。我相信,当钱钟书写下第一万零一条笔记的时候,这,不是天赋而是练习;当海明威第三十九次修改《永别了,武器》结尾的时候,这,不是天赋而是练习;当阿西莫夫为了写作,推掉一切能推的邀请,天天泡在一个幽闭的小屋子的时候,他“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这,不是天赋而是练习。既然是练习,那么就可以分析、可以改进。就像阿西莫夫在认知科学上,常被当做专业技能习得的“练习幂律“典范一样。

正是这些坚持在人类心智史上的长跑运动员,告诉我们,人类与文学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怎样的世界。在这些世界中,你可以触摸质感的故事;你可以放肆哭泣。世态炎凉、雾霾风雪,你欢笑,你忧伤,总有一本书陪你。而那些好书背后,是你看不见的努力。一位优秀作家,无论如何声名显赫,终究要坐到书桌前,从数百亿个神经元中,将那些躲闪着的字,一个又一个地抓出来。在这场漫长的抓捕游戏中,更多是泥泞的草地、噪杂的闹市。太多的时间,你一无所获。自大的才子用酒精麻醉自己;聪明的写作者则在练习长跑。

但,但,终究还是要坐到书桌前。

Wenxin9

题图:credit:_CC_by_lethaargic@flickr

写作时间:2014年3月4号18点,20点40完成。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