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创作型任务的效率?(Mac版)

这是一个对windows版本的补充。随着ios的流行及Mac在创意产业的传统优势,国内Mac用户日益增多,因此特别根据作者使用Mac的经验,补充介绍Mac操作系统下的有关工具。

1 Mac与Windows设计原则的差异

Mac是苹果公司设计开发的一款广受好评的操作系统。如果尝试总结Mac与Windows最大的差异,或许关键字在于:注意力。MacOSX以简洁的设计取胜,甚至强迫用户将注意力聚焦在当前工作之上。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设计,相对而言,缺少一个统一并且强硬执行下去的注意力法则。在Windows上,你可以看到大量分散你的注意力的软件设计,同时,在Windows上,格外泛滥你可能只需要20%功能,但是不得不受到其他80%的功能设计带来的诸如升级、数据维护等复杂操作的干扰。

Mac与Windows对注意力关注的不同,几乎处处可见。以下以多窗口切换为例,进行简单说明。现代操作系统的多窗口设计,使得人们较易采取一种多线程的处理方式处理任务,比如开着QQ、MSN、Gtalk、skype等聊天工具,同时听着音乐,写着文档。这是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的工作娱乐方式。虽然实践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多线程处理任务的需求,然而,由于Windows下欠缺便捷的、形象的窗口切换工具,使得Windows下,人们较难摆脱多窗口工作情景对人们注意力的干扰。在Mac下,借助苹果公司创新的Spaces功能,可以快速地切换桌面。例如,我们可以开设2个桌面,一个用于处理杂物,在这个桌面下,开着下载、日常沟通、邮件等较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任务窗口;另一个桌面则专注于创造型任务,比如写作、翻译、编程或者其他视频处理、图像创作等创意工作。在Mac下,这种切换很炫也很自然,更重要的是:实用。配合动宾结构的QuickSilver,你更可以为所欲为地自然切换多窗口工作情景。QuickSilver对于一些电脑玩家来说,或许是为数不多,Windows下没有同类替代品的软件之一,可以轻松地指挥自己的Mac。

类似的例子,在Mac上处处可见。多数Windows下的程序,在Mac下,如果界面不简洁,总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以写作程序为例,Mac上的多款写作程序都具备全屏写作模式,比如WriterRoom进入界面伊始,自动淡化当前其他所有窗口,仅呈现黑底白字的全屏写作界面,强迫你关心写作而非格式化。同样,在其他软件应用领域,你也可以看到大量类似的例子。苹果公司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硅谷精神的“传销”头头,很好地维持了整个Mac生态链对用户注意力的关注,微软在这方面,则逊色较多,在Office系列中的全屏模式,往往你是阅读者而非创作者。

不仅仅是对你的注意力的关心,同样,Mac上,格外关心你的创作任务输出的成果——比如你的ppt的听众的注意力。以ppt写作为例,作者作为一名曾经的管理咨询顾问,拥有大量ppt报告。当作者尝试将这些ppt导入到keynote中,作者发现,超出四个层级以上的ppt文件,在keynote中显得格外别扭。在放弃复杂的构图之后,尝试将7个层级关系降到三到四个层级关系,嘿,一份很酷的keynote文档就自然诞生了。是的,其实你的听众并不需要7个记忆组块,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一、二、三就足以明白你要说的是什么。当尝试让听众注意更多,反而让听众丧失了注意力。这样的原则不是你不理解,然而,某种意义上,Windows下的powerpoint设计软件在助长你向听众灌输更多,以致作者曾经的同事们,甚至用powerpoint来写书。(真人真事,还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整套已经正式出版的书。)在Keynote下,如果你写字写多了,马上会觉得这张ppt很别扭。

诺曼

Mac与Windows为何不同?除了硅谷狂人乔布斯的贡献之外,少不了一位作者尊敬的心理学家的贡献:诺曼。谁是诺曼?这是一段来自网友的介绍:

最初从苹果公司的人嘴里听到“User Experience”这个词,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当时该公司副总裁之一的唐纳德·A·诺曼(Donald A. Norman)就有一个“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的头衔。诺曼是世界上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作为使用方便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的知名人士,现在还被人们念念不忘。苹果公司赋予他的使命之一就是将User Experience观念根植于苹果公司。尽管现在他已经离开苹果公司多年,但许多职员仍将这个词语挂在嘴边,这一事实让人们看出他立下的功劳。

虽然诺曼本人在苹果公司工作的年限并不长,但是,可以说,从诺曼开始,心理学开始大规模介入信息产业,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开始,以诺曼为首的实践派,确定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作为一名思想远胜演讲能力的心理学家,关于诺曼的贡献,阅读他的书与博客,会更直接。以下为作者推荐的诺曼的一些延伸阅读资料:

2 Mac 、Windows下的效率工具

在前文如何提高创作型任务的效率?中,作者列出了Windows下常见的一些改善创意工作的工具,对照前文,推荐一些Mac下的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为作者个人体会,作者无意卷入不同操作系统与软件的粉丝之争,作者个人的日常观点是:什么样的工具适合干哪一件事情,就用哪样工具,而非用工具束缚人,或者人为神话某项工具。

类别 作用 Mac系 Windows系
GTD工具 时间管理,清空大脑零碎思想,促进下一步行动 不推荐 不推荐
时间跟踪工具 自动化跟踪日常使用电脑的时间分配 rescuetime rescuetime
快速定位与文件快速查看工具 快速定位到常用文件夹或常用软件 QuickSilver(Alfred) Total Command
文件快速搜索 快速搜索文件或工具 spotlight/Easyfind Google桌面搜索/Everything
多桌面切换 保持桌面与工作环境的干净 expose和spaces Virtual Desktop Manager
笔记工具 用于记录心得、读书笔记、摘录网页 notes evernote
自动化浏览器工具 用于自动执行有一定规律的操作 imacros imacros
写作工具 写作工具 TextMate word
ppt制作工具 用于演讲及交流 Keynote powerpoint
文献管理工具 管理论文、图书等文档, 并生成特定引用格式,在线检索某领域文献分布 Zotero NoteExpress
音频备忘工具 日常重要沟通或演讲,音频备忘 Audacity Audacity
增量备份工具 自动增量备份文件 time machine Fastcopy

3、题外话:我应该选择Mac吗?

对于创意产业的从业者来说,选择Mac,或许是应有之意,正如最近入手imac的朋友rita所言

上个礼拜的“与内心的艺术家约会”,我实现了一个长久来的愿望: 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苹果机。
我们选了24寸大屏幕的imac,我当然不能说不高兴,不过,就像当年我拥有三星i8一样,拥有imac带给我的除了高兴,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有点类似于责任感。
我想这份沉甸甸来自于我的两个认知:1)我觉得,任何我一直想要而最终获得的东西都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所以我有责任把它们用好,为世界创造价值;2)我知道,我又将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与这个现在还比较陌生的大个子相互了解,培养情感。这对缺乏耐性的我来说,是一个颇磨人的过程,有时候我甚至会很烦躁。了解完全陌生的东西需要很多、很多耐心。
老danny说有了这么一台创意利器,他很期待我能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作品来。我也这么期待自己。不过我可不认为,单单凭借优异的工具就能创造出好作品来。就像团队成员间的相处,我与imac之间也需要经历长期的磨合: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包容,在彼此间慢慢孕育出一个神奇的气场。这个气场、这份情感,才是孵化创意作品的源泉!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找到与imac成为朋友的感觉,然后让我们一起为世界创造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从事专业工作,比如心理学研究或应用的人来说,Mac虽然也有spss、Matlab、R等软件的mac版,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日常应用。然而,Mac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由于心理学科研对反应时、EEG等参数要求较多,一般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常会锁定屏幕与键盘,避免用户或来自其他程序的干扰。而DMDX等依赖反应时的软件,多是Windows版。如果尝试使用虚拟机加载,经过作者测试,无论是vmware fusion还是Parallels,两种虚拟机均无法加载。这么一来,不得不开机重启,切换到boot camp下的Windows界面。这一点是格外需要注意的。

对于日常创意工作者,如果较多依赖中文文字进行写作或者翻译,必须正视Mac的缺点:在中文软件与中文资源支持上弱于Windows。如前所述,目前Mac下与写作有关的软件,在中英混排、中文输入法、宋体呈现、中文拼写检查、目录引用自动生成五者支持上较弱。

无论如何,Mac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创意环境,值得你去关注与尝试,正如这位程序员朋友所言

我总是和朋友说,我其实是双痛苦:用Mac的时候,我很痛苦,因为我用不了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也不能看凤凰宽频,有些应用程序的效率在Mac上实在是不怎样;用Windows的时候我也很痛苦,我习惯了使用Expose的功能,我把鼠标甩到屏幕的右上角,但是Windows没有反应……所以我是双痛苦,我既了解Windows也了解Mac OS X,我很清楚各自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但是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当我只用Windows的时候,我并不知道Windows的缺点,我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
这个逻辑是非常诡谲的:世界上一个完美的东西因为另外一个不完美的东西变得不完美了。换句话说,我原本拥有一个完美的东西,现在拥有的两个东西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因此就损失了么?在换一句话说,我退步了么?答案相反,我比以前进步了。……
苹果电脑Mac OS X现在在中国,大多数人是不适用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普遍获得中国软件/游戏开发商的认同,暂时还是少数人的玩具。但还是有一些人合适,就是那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喜欢了解新事物,不害怕打破习惯,接受世界不太完美,但希望对世界有更多认知的人,当然你还要愿意为了解新事物付一点钱和时间。 我还是看好Mac OS X, 因为世界是变化的,今天我们认为一定的东西,明天很可能就不是这样的。

##相关阅读

如何提高创作型任务的效率?

最新的: